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日语培训
  • 读书
  • 橡胶
  • 动漫
  • 军事专题
  • 众测
  • 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现实 > 评论:净资产是衡量价值的一把好尺

    评论:净资产是衡量价值的一把好尺

    发布时间:2025-11-10 01:32:24 来源:中利blog 作者:健康美食

    炒股就看,评论权威,净资专业,产衡尺及时,把好全面,评论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净资

    陈嘉禾

    在股票投资中,产衡尺投资者需要一种标准,把好也就是评论一把尺子,来衡量自己投资组合的净资回报率究竟如何。那么,产衡尺我们应该用哪种指标做尺子呢?把好在2019年以前,沃伦·巴菲特给出的评论答案,都是净资用投资组合的综合净资产做衡量的尺子。

    那么,产衡尺为什么要用投资组合中各个股票的净资产加总,做投资组合价值的衡量尺子,而不是市值、总资产、企业收入、企业利润,或者股息呢?为什么巴菲特在2019年以前大约70年的职业生涯中,都用净资产做尺子,却在2019年发生了变化?作为投资者,我们究竟应该学习巴菲特在之前70年中的做法,还是最近几年改变了的做法?用净资产这把尺子,又会有哪些局限?

    市值不是一把好尺子

    对于一个投资组合来说,它的价值究竟是多少?许多投资者会说,这还不简单,市值是多少就是多少啊?打开账户,系统会自动告诉你价值是多少。

    这里,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公司,上海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在2013年8月22日,这家公司的股价是2.55元。在半个多月以后的9月10日,股价是6.79元,是之前的2.7倍。

    如果市值是投资组合价值的最好衡量标准,那么对于一个满仓上港集团的组合来说,它的投资价值在短短半个多月里,增加了170%。而对于上港集团这样一个超重资产公司来说,它的价值绝不可能在半个多月里,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很显然,用市值做衡量投资组合价值的尺子,实在是太糟糕了。

    其实,由于市值等于商业价值乘以估值,而估值常常来自市场随意的报价,因此用市值做投资组合价值的衡量尺子,就等于把自己投资组合的价值,交给整个市场来评判:市场疯了我的组合价值就跟着一起疯,市场蔫了我的投资组合价值就一起蔫。

    显然,用别人的观点来衡量自己组合的长期价值,认为这样的价值会在半个多月里变成原来的2.7倍,如此荒谬的事情,是专业而聪明的价值投资者绝不会做的事情。

    但是,对于投资组合的价值,我们又不能陷入一种虚无主义,说“我觉得这些股票好就是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当采取财务报表中各项指标进行价值衡量时,为什么许多指标都有自身的问题。

    总资产和总收入难作标准

    在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中,首先就是总资产和总收入。但是,当一个投资组合用总资产和总收入来衡量的时候,却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问题。

    对于总资产来说,有些企业是高杠杆运营的,有些企业则是低杠杆运营的。这也就意味着两家企业,如果净资产、净利润这些财务指标都差不多,但总资产却可能会显示出巨大的差异。

    举例来说,根据2020年的年报,的归母净资产是1721亿元,归母净利润是263亿元。同时,的两项指标分别是1185亿元、151亿元。可以看到,这两家公司的净资产与净利润,相差并不是太大。但是,在同一期年报中,长江电力的总资产是3308亿元,宁波银行则是1.63万亿元,相差了大约4倍。

    所以很显然,用总资产做投资组合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不合适的。这种“企业价值差不多但是总资产相差4倍”的情况,会让投资者在卖出长江电力、买入宁波银行以后,瞬间看到总资产暴增,但是投资组合的真实价值并无太大变化。

    对于总收入来说,事情也很类似。一些企业存在高周转率的特点,同时另一些企业周转率则很低。如果我们以总收入衡量投资组合的价值,那么这两种企业将很难被一把尺子所衡量。

    举例来说,上述例子中的长江电力是一家周转率很低的公司,而以物流为主业的则是一家周转率很高的公司。在2020年年报中,长江电力的归母净资产、归母净利润分别是顺丰控股的305%、359%,而总收入只有后者的38%。很显然,和总资产一样,总收入也不是一个很好的衡量价值的指标。

    净资产、净利润与股息

    在市值、总资产、总收入都不好用的情况下,有3个指标比较直接地反映了投资组合的价值,这就是净利润、净资产和股息。

    严格来说,投资者在衡量自己投资组合的价值时,需要同时考虑净利润、净资产和股息这3个指标,因为它们从会计原理上代表了企业赚到多少钱、攒下来多少钱和分给股东多少钱。但是,这3个指标中,最好用的是净资产。

    股息这个指标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净利润可能相差不多,但是派息意愿却可以差别很大。以比较极端的例子,巴菲特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例,这家公司从来不给股东派息,但是公司本身其实非常优秀。

    相比之下,净利润和净资产是两个非常好的指标。首先,它们不会像市值那样受到市场情绪的干扰。其次,它们不会像总资产、总收入那样,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异。最后,它们又不会因为企业的分红意愿而改变。

    但是,相比于净资产,净利润则是一个次优的指标。主要的问题,来自于净利润在两个财年之间可以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净资产则往往变动不大。

    举例来说,这家保险公司,在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51亿元、7亿元、139亿元,中间发生了巨大的波动。但是,这三个财年中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则分别为1072亿元、788亿元、850亿元。

    因此,相对于净资产而言,净利润这把衡量投资组合价值的尺子,偶尔会变得很不准确。而对于尺子而言,稳定而准确的尺子,一定要好于不稳定但是准确的尺子。

    净资产指标的优势与局限

    综合以上的讨论,净资产应该说是衡量企业价值最适合的尺子。它不受市场情绪的干扰,大体上反映了企业价值的变动,也不会因为企业性质和分红意愿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它又比净利润更加稳定。

    这种优秀而稳定的性质,使得巴菲特把净资产作为自己投资组合价值的衡量器,并且一直沿用到2018年。在此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每年巴菲特都会列出公司持仓净资产的数值。

    但是,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任何可以量化的指标都只可能是企业真正价值的近似值,而不可能是绝对值。对于净资产这项指标来说,也有许多的问题。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问题:净资产是否有效?

    对于企业的账面净资产来说,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其无效:过于宽松的资产折旧政策,对资产减值项目估计不足,糟糕的应收账款,被高估的无形资产,被错误资本化的研发费用,等等。甚至有些软件在计算企业净资产时,没有刨除永续债、优先股这些实际上并不属于普通股股东的项目。

    同时,对于不同资质的企业来说,净资产产生利润的能力也并不相同。有些企业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净资产,就能生产出优秀的利润,有的企业却可能净资产很多,但是实际利润却很糟糕。这时候,投资者所需要做的,就是主动地对企业的净资产进行把控。尽量挑选好的、扎实的、优质的、长远看来有前途、不会被时代淘汰的企业净资产,避免那些账面有效、实则无效的净资产。

    而对于巴菲特来说,在2019年以后,由于不少美国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比如巴菲特当时重仓投资的苹果公司),并不再依赖净资产作为企业报表的基石,而是把负债用到极致,同时把利润分配给投资者,因此净资产就不能再成为一个恰当的价值衡量尺。所以,聪明的巴菲特也就放弃了这把尺子,尽管他在之前已经用了70年。

    但是,在当前的中国市场,以上这种“净资产不再是财务报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还并不普遍,投资者也就仍然可以用净资产作为价值的优秀衡量工具。如果有一天,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报表上的净资产都像苹果公司、穆迪公司那样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那么净资产这个指标,也就失去了衡量企业价值的能力。

    尽管在现在的情况下,净资产已经是能够反映企业价值的最优秀的尺子,我们仍然不能执着于一把尺子,而忘记企业价值这个任何尺子都无法准确衡量的指标。毕竟,投资组合真正的价值,也就是那无法被任何数据准确定义的商业价值,才是投资者应该追寻的终极意义。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 上一篇:84个项目“揽金”2854亿元 西洽会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引来“活水”
    • 下一篇:新闻观察:中东国家“苦美久矣” 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相关文章

      • 中国石化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聚乙烯项目关键条款协议
      • “顶级富二代”秦奋栽了:被认定内幕交易,曾给刘畊宏狂刷嘉年华
      • 午评:港股恒指涨0.43% 电力股、教育股上涨
      • 欧盟禁止部分俄石油进口后,俄常驻维也纳代表:我们会找到下一个买家
      • 债务上限谈判无果而终 谈判代表拟周六再次会面
      • 王毅:当前中美关系氛围很不正常,美方的极度焦虑完全没有必要
      • 北京中原地产擅自发布房源信息连收住建部门三张罚单
      • 消费电子概念股走强,机构:即将迎来消费电子旺季,需求逐步回暖
      • 证券日报:理性看待理财回暖与债牛相互催化
      • 天津公布5月30日新增阳性感染者详情 均为管控人员筛查发现

        随便看看

      • 我国煤化工研究取得新进展 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 埃尔多安:反对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不是“机会主义”
      • 深圳新增1000万元“有奖发票”资金 最高奖20万元
      • 苹果、索尼都在憋大招 AR/VR板块全线爆发 行业今年出货量有望暴增八成
      • 文旅部:即日起恢复旅行社经营台湾居民入境团队旅游业务
      • 因信贷资产质量失真 邢台两家农信社被处罚
      • 俄代表回应欧盟对俄“禁油令”:会找到其它进口商
      • 造车新势力5月成绩单亮相!理想汽车领跑,“哪小零”交付量过万,多款新车发布在即
      • 财经早报:机构近一月“扫货式”调研 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
      • 卓越物流二冲IPO,两年利润被股东“掏空”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评论:净资产是衡量价值的一把好尺,中利blog   sitemap